金正恩再次会见栗战书 并为中国党政代表团举行欢迎活动
这五年,我们以钉钉子精神治理大城市病,城市宜居水平实现新跃升。
全力以赴推动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实施差别化管控的目的就是想促使企业在污染治理方面加大投入,主动治污,赋能企业绿色转型。
水质变好,这是十三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提升的一个缩影。绿水青山家底更丰厚虽是隆冬,骆马湖仍然到处充满了生机,新沂市新店镇南建村渔民朱贤征正在300余亩的白鹭岛上忙得不亦乐乎。PM2.5浓度50.0g/m3,同比降低12.3%,创历史以来最好水平。重污染天气从2015年的17天压缩到2020年的5天,减少了12天。碧水清清,涵养生态,惠及人民群众。
在绿名单的激励下,徐工集团投入2.7亿元完成11家主机生产企业26条涂装线的废气深度治理,卡特徐州、卡特大挖及其12家配套企业投入8000余万元实施了VOCs深度治理,宗申车业、东岳机械、世通重工等市下达的8家企业在2020年夏季来临前全面完成VOCs综合治理。徐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交出的亮丽答卷令人欣喜、催人振奋。1月8日,记者来到株洲市生态环境局,探寻实现环境空气质量华丽蝶变背后的成功密码。
株洲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株洲市在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框架下,加快空气质量改善步伐,尤其在十三五期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总体部署,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的转折点,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严控污染,使大气治理成为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牵头制定了《长株潭城市群秋冬季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专项交叉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多次开展长株潭蓝天利剑交叉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气环境违法行为。目前,相关工作整治紧锣密鼓开展,力求通过点长制更好推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提升。丰富宣传手段,掀起生态环保新浪潮生态文化的构建需要手段,唱响生态文明建设主旋律,积极探索生态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离不开好的产品。
健全联防联控,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每年的10月16日至次年3月15日为全省大气污染防治特护期。注重科技引领,也是株洲气质颜值不断提高的有利保证
六项污染物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三项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据介绍,古交市实现了三个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二级以上优良天数、综合质量指数,两项均位列2太原市10个县 (市 、区 )第 二。汾河扫石桥出境断面水质总体达二类水质标准。1月6日从市生态环境局古交分局了解到,2020年古交市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316天,同比增加10天。
二氧化硫是煤烟型污染的典型污染物。完成煤改电的区域,全部划定为禁煤区除集中供热和原料用煤企业外,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储存、销售、运输和燃用煤炭及其制品。其中,二氧化硫浓度19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20.8%,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综合质量指数为4.21,同比下降11.4%。
2018年以来,古交市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改造,共完成煤改电1.2万余户,每年可减少散煤使用2.8万余吨。古交市还全面完成了31家洗煤企业矸石山的整治任务,协调完成了67处废体废物(无主矸石山)的整治清零任务。
在削减生产性用煤方面,古交市加快淘汰、压减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今年累计淘汰焦化产能222万吨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碳价的进一步提升。
雪上加霜的是,据普氏分析公司预计,一旦此前被暂停供应的排放配额重回市场,欧盟的碳价又将面临下行压力。不过,邹骥同时指出,从利好政策的陆续推出到最终实际的减排,其间仍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些都为全球气候进程提供了新的推动力。去年,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明确了碳中和目标、提升了原有的减排力度,诸多传统化石能源企业也设定了净零排放目标。1月5日,国家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和管理,为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另一方面,虽然现在《管理办法》的法律效力层级还不是此前所期待的更高或最高效力,但这是一个开端,为未来进行相关立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行业分析机构标普全球普氏撰文指出,欧盟碳价开年再攀高位,主要因为此前欧盟碳市场暂停了部分交易配额的供应,导致短期内没有新增碳排放配额进入市场交易,市场上的碳排放配额供不应求,碳价因此水涨船高。中国、欧盟都有积极的减排目标和举措。
事实上,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欧盟碳价却持续上涨,并多次突破30欧元/吨的关口。数据显示,2020年12月31日,欧洲ICE期货交易所的碳交易收盘价为32.72欧元/吨,而1月4日,该交易所的碳交易价格一度达到34.25欧元/吨(约合41.37美元/吨)的历史新高位。
中国碳市场全面开启1月1日,中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首个履约周期到2021年12月31日截止,涉及2225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政策最终还要落实到行动中,这其中包括如何持续调动政府、企业的减排积极性、相关的科技研发是否到位、投融资的力度等等。
业界普遍认为,受这些利好因素的推动,2021年全球碳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对此,邹骥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减排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我国为例,去年在减排政策层面就上了一个新台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新的风光发电占比等,将减排放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试点碳市场共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余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配额成交量约为4.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累计成交额近100亿元人民币。
同时,欧盟将在2026年后逐步取消一些免费配额,并且,《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国际碳排放额度也不能再用于履约欧盟排放交易。并将通过分配免费的排放配额来鼓励技术创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氢能利用尚不成熟,而根据我们对欧盟27国和英国2019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估算来看,工业领域需要在10年内减少约1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才能实现2030年的减排目标。据了解,2011年以来,我国已经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7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邹骥向记者表示,对于碳市场管理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始终在向前推进。与此同时,全球在碳减排领域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升。
另据标普全球普氏的估算,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只涵盖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40%左右,因此要实现2030年的减排目标,整个欧盟还需要更多的减排量。伍德麦肯兹碳市场研究负责人Amy Bowe认为,2020年欧盟碳价上涨的原因有很多。此前,我国已经在多地开展了碳排放交易的试点,为开启全国性的碳市场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不过,能源服务公司Volue Insight的分析师Espen Andreassen表示,鉴于2013年-2020年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第三交易阶段主要实现了发电原料从煤炭到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转变,因此,欧盟未来还有减排空间的只剩下各个工业领域。
其中包括疫情暂时缓解带来的经济回暖,欧盟将2030年的减排量从此前的40%提升至55%。邹骥强调,我国全国性碳市场的启动不仅利好国内减排的进一步推进,同时也向国际社会释放了积极信号,为全球减排提供了新的支持。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启动第四交易阶段,欧盟碳价随即再创历史新高。业界对下一步全球减排的预期也较为乐观。
Amy Bowe告诉记者,相比第三交易阶段,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第四交易阶段免费碳排放配额的削减速度更快了。一方面,《管理办法》的出台令碳排放交易有章可循。